本文地址:http://69.o068.com/content/21/0107/10/72252126_955631973.shtml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,古诗词分享! ![]() “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……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;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戍卒叫,函谷举;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 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自唐杜牧以来,再到《阿房宫赋》一出,世人皆晓秦时修建过浩大工程阿房宫殿,其耗资巨大,奢靡之风,令人不忍直视。 其后时代,不少人将此地书写文中用以歌叹,叹岁月悠悠光阴不再,叹秦朝暴政劳民伤财,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。 可是,就单单来谈阿房宫,我们真的是冤枉秦始皇了,也冤枉项羽了。阿房宫和以往那些繁华旧址不一样之处在于,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历史长河中。 有专家去阿房宫旧址勘探,甚至将范围扩展到阿房宫之外,仍是没有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。而且也有人以秦朝人口和时间事件表来分析,阿房宫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修建起来,何来覆压三百余里,何来骊山北构而西折。 所以后人真真正正想说的,并非只是阿房宫,而是以其为噱头,为我们述说着秦时明月北地风,万里长征为谁守的沧桑故事。 细想当时,诸侯的力量逐渐崛起,权力的强大让他们不愿再臣服于周天子麾下,刀剑早已舔舐腥血,利箭也已拉开弓弦,战马在草场奔驰,逐鹿中原,挥斥方遒。最终以七雄争霸的故事为因,历史长河来到了战国时期。 历史的混乱由人创造,其统一也必定是人,那人便是秦始皇嬴政。他靠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山河统一,最后咸阳兴起了一座宫殿,唤为秦朝。 但是嬴政此人,自登基后,至命丧求仙药途短短的生命过程中,身边人、后人想的都是如何骂他,说他徭役,说他坑儒焚书,说他骄奢淫逸修建阿房宫。 我们后来人自然无从得知千年前的峥嵘岁月,我们守着疑惑,无从天明,跟着以往人的思绪一起来抨击嬴政这位帝君。 可是后来我们看见了秦朝出土的竹简(云梦睡地虎秦简),那是一位小官员的陪葬物,里面没有后人所谓的酷刑,也没有陈胜吴广所言迟到便要杀头的规定。 那只是一位小官员,我们更不能猜测他是收了好处而故意粉饰秦朝所作恶行,小官员小的难以知晓外面的世界,却看透了秦朝的详细法律,然后将其带入地底,让后世不要骂秦朝骂的这么狠。 其实吧,这是我自己想的,记录只是小官员的工作,他怎么可能想得到,他所在的朝廷被后人如此争议。所以,秦朝真的是那么不可理喻?朝内尽是腥风血雨?我不相信的。 六国的余党他没有杀,焚书也只是将六国的言论毁去,坑儒更是无稽之谈,那是一群企图哄骗他的术士……可是他的仁心却让这些草长的更加繁茂,以至于大火再也不能烧尽,他也成了一位暴君。 正如阿房宫尚未修起一般,世人也用不同的眼眸来看待这位褒贬不一的皇帝,有些将他的所作成就掩去,徒留暴君之名强加其身,让其将这旁人不可及的头冠戴了几千年。 所谓冰山一角不过如此,我们不是以往历史的创造者,我们只是翻开一页又一页纸张、努力去寻找他们故事的旁观者。 阿房宫没有矗立于骊山上,因此连“阿房宫”这个名字都是依靠着前殿所取。 所以歌台暖响是假的,舞殿冷袖也是假的,怪谁呢?谁都不怪,只是杜牧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而已。 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 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 ——李白《古风》 正如《桃花扇》中写的那般;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” 世事难料,想昔往清照俏皮可爱,乘醉不知归路,偶惊一滩鸥鹭,谁料多年后看黄昏渐凉,艋舟难载几多愁。 想昔往杜甫望岳高昂,长啸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多年后却雨丝不绝,茅屋吹拂,布衾难暖。 人亦如此,历史更是难料,高楼大厦,顷刻间便化为乌有,碧波清潭,顷刻间便夷为平地,难料难料,实在是世事难料。 史书载起历史,为我们记录过往光阴,落花流水般,循环不止。曾经沧海难为水,此去经年不知途。 -作者- 盈昃,一个爱诗词、爱江南的人。幻想是“且放白鹿青崖间”,愿望是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。 |
|
来自: 新用户3167a8id > 《待分类》